yabo网页版您当前的位置 :内蒙古新闻网新闻中心要闻科教文卫
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(一机集团)十分公司的车间里,每隔3秒,气动数控冲床就按压一下,第4次时一件孔数均匀的蜡模便可成型,操作工在机床前利落地挑拣成品。
车间一侧,放料、沾桨、浇筑,一气呵成。在8个红色机械臂操作下,浇筑好的型壳批量产出。与旧机械臂相比,这组四头八臂新设备,能进行8臂同步操作。
“设备更新后,省心不少。”十分公司负责人单水维说。投入700多万元,生产效率提升125%,数字化转型这笔账,他觉得值。
早在2020年,一机集团在全公司推行机器换人,利用智能化生产线改造使工厂“旧貌换新颜”,向“智慧型”企业转型。十分公司的硅溶胶生产线也升级为精密铸造自动化车间。单水维介绍道:“升级改造后,精密铸造自动化车间6种近30余台/套智能化生产设备流水作业,年产值增长6倍,产品一致性提高到98%。”
同样的一幕,出现在一机集团三分公司。在三分公司大型结构件焊接车间,几条生产线正在忙碌运行。其中一条生产线上,只见机械臂不停挥动,无人搬运车川流不息,工人只有其他生产线的一半,生产效率却更高。
原来,三分公司围绕车体装焊、自动装焊等生产环节,全面实施数字化生产线改造与优化,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数智化、加工过程的自动化,推动工艺制造水平和产品实物质量不断提高。经过升级改造,现在车体一次交检合格率提高至98%,产能提高2.7倍,自动化焊接率达到73%。
这种利用智能化改造生产线的故事,在一机集团遍地都是。五分公司总装生产线,脉动式节拍生产线正式运行以来,单日整车交付量较之前增长一倍多;四分公司物联网系统上线,操作工打开电脑,轻点软件,原料、库存、产量等信息一目了然;在六分公司,智能化改造使生产线具备了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。
近年来,一机集团“智能工厂”的智能化、信息化生产线改造由理念倡导加速走向落地深耕阶段,对生产经营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彰显,也催生出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提升质量、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等工业经济新业态,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。
智能化的意义不仅在于优化生产和供给,更在于能够借助大数据与算法成功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,从而实现个性化定制和流水线生产的有机结合。
一机集团利用大数据和算法对供应链进行了优化。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信息共享机制,公司能够实时掌握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库存情况,并根据生产需求进行精准采购。这不仅降低了库存成本,还确保了生产线的连续稳定运行。
当前,AI技术开始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、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延伸。一机集团工艺研究所组建大语言模型研发团队,突破了单机部署、知识库集成、问答效果和知识搜寻准确度持续迭代升级等技术瓶颈,积极探索以大语言模型为基座的检索增强技术研究,完成了大模型与知识库框架集成,实现了以智能AI模型为基础的本地知识库部署应用。
随着智能化的深入推进,一机集团的生产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。从传统的批量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变,从简单的生产加工向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转型。这种变革有力地提升了该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。(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格日勒图 通讯员刘佳慧)
Copyright © 2002-2025 yabo·网页版(中国)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